shí èr zhū hóu
基本释义
  1. 指 春秋 时 鲁 、 齐 、 晋 、 秦 、 楚 、 宋 、 卫 、 陈 、 蔡 、 曹 、 郑 、 燕 十二诸侯国。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记 共和 元年(公元前841年)到 周敬王 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间 周 、 吴 与十二国的纪年及大事。因 周 为天子, 吴 到 春秋 后期才兴起,故 周 吴 不在十二诸侯之列。
  2. 指 战国 时 梁 、 楚 、 齐 、 赵 、 韩 、 鲁 、 卫 、 曹 、 宋 、 郑 、 陈 、 许 十二国的君主。《战国策·秦策五》:“ 梁 君伐 楚 ,胜 齐 ,制 赵 、 韩 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於 孟津 。” 高诱 注:“ 梁 君, 梁惠王 也,伐 楚 、 齐 ,胜之,制御 赵 、 韩 之兵,驱使十二诸侯 鲁 、 卫 、 曹 、 宋 、 郑 、 陈 、 许 之君朝天子於 孟津 。”
  3. 泛指各诸侯国。《史记·天官书》“匡卫十二星” 唐 张守节 正义:“ 太微宫垣 十星,在 翼 、 軫 地,天子之宫庭, 五帝 之坐,十二诸侯之府也。”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十二诸侯》:“《史天官书》 太微 宫垣 有匡衡(卫)十二星,註,《正义》云‘十二诸侯之府也’,乃知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躔也;地有十二州,王侯之所国也。举十二州以该天下之诸侯,非谓十二国也。”
详细释义
  1. 指 春秋 时 鲁 、 齐 、 晋 、 秦 、 楚 、 宋 、 卫 、 陈 、 蔡 、 曹 、 郑 、 燕 十二诸侯国。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记 共和 元年(公元前841年)到 周敬王 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间 周 、 吴 与十二国的纪年及大事。因 周 为天子, 吴 到 春秋 后期才兴起,故 周 吴 不在十二诸侯之列。
  2. 指 战国 时 梁 、 楚 、 齐 、 赵 、 韩 、 鲁 、 卫 、 曹 、 宋 、 郑 、 陈 、 许 十二国的君主。
    《战国策·秦策五》:“ 梁 君伐 楚 ,胜 齐 ,制 赵 、 韩 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於 孟津 。” 高诱 注:“ 梁 君, 梁惠王 也,伐 楚 、 齐 ,胜之,制御 赵 、 韩 之兵,驱使十二诸侯 鲁 、 卫 、 曹 、 宋 、 郑 、 陈 、 许 之君朝天子於 孟津 。”
  3. 泛指各诸侯国。
    《史记·天官书》“匡卫十二星” 唐 张守节 正义:“ 太微宫垣 十星,在 翼 、 軫 地,天子之宫庭, 五帝 之坐,十二诸侯之府也。”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十二诸侯》:“《史天官书》 太微 宫垣 有匡衡(卫)十二星,註,《正义》云‘十二诸侯之府也’,乃知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躔也;地有十二州,王侯之所国也。举十二州以该天下之诸侯,非谓十二国也。”
英文翻译
  1. Twelve pri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