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释义
- 五种进谏方式。名目略有不同。(1) 汉 刘向 《说苑·正谏》:“諫有五:一曰正諫,二曰降諫,三曰忠諫,四曰戇諫,五曰讽諫。”(2) 汉 班固 《白虎通·谏诤》:“人怀五常,故有五諫。谓讽諫、顺諫、窥諫、指諫、陷諫。”《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諫,讽为上。” 李贤 注:“讽諫者,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顺諫者,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也。闚諫者,视君颜色而諫也。指諫者,质指其事而諫也。陷諫者,言国之害,忘生为君也。”(3)《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諫不从” 汉 何休 注:“諫有五,一曰讽諫, 孔子 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 季氏 自堕之’是也;二曰顺諫, 曹羈 是也;三曰直諫, 子家驹 是也;四曰争諫, 子反 请归是也;五曰赣諫, 百里子 蹇叔子 是也。”(4)《孔子家语·辨证》:“忠臣之諫君,有五义焉。一曰譎諫,二曰戇諫,三曰降諫,四曰直諫,五曰风諫。”
- 五位谏臣。 明 林兰友 与 何楷 及 黄道周 、 刘同升 、 赵士春 称“ 长安 五谏”。见《明史·林兰友传》。
- 详细释义
- 五种进谏方式。名目略有不同。(1) 汉 刘向 《说苑·正谏》:“諫有五:一曰正諫,二曰降諫,三曰忠諫,四曰戇諫,五曰讽諫。”(2) 汉 班固 《白虎通·谏诤》:“人怀五常,故有五諫。谓讽諫、顺諫、窥諫、指諫、陷諫。”《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諫,讽为上。” 李贤 注:“讽諫者,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顺諫者,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也。闚諫者,视君颜色而諫也。指諫者,质指其事而諫也。陷諫者,言国之害,忘生为君也。”(3)《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諫不从” 汉 何休 注:“諫有五,一曰讽諫, 孔子 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 季氏 自堕之’是也;二曰顺諫, 曹羈 是也;三曰直諫, 子家驹 是也;四曰争諫, 子反 请归是也;五曰赣諫, 百里子 蹇叔子 是也。”(4)《孔子家语·辨证》:“忠臣之諫君,有五义焉。一曰譎諫,二曰戇諫,三曰降諫,四曰直諫,五曰风諫。”
- 五位谏臣。
明 林兰友 与 何楷 及 黄道周 、 刘同升 、 赵士春 称“ 长安 五谏”。见《明史·林兰友传》。
- 英文翻译
- Five 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