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1. 拜见:~见。拜~。进~。
  2. 说明,陈述,告发:请~其故。
  3. 请求:~归。~医。
  4. 名帖:“使者惧而失~,跪拾~”。
  5. 掌管晋见的近待。
详细释义
  1. (形声。从言,曷( hé)声。本义:禀告,陈述)
  2. 同本义
    谒,白也。——《说文》
    谒,告也。——《尔雅》
    摈者谒诸天子。——《仪礼·觐礼》
    能典谒矣。——《礼记·曲礼》
    惟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左传·隐公十一年》
    不谒而归。——《国语·晋语》
    臣请谒其故。——《战国策》
  3. 又如:谒急(告急);谒言(进谏)
  4. 告发;检举
    伍、官、连、县而邻,谒过赏,失过诛。——《韩非子·八经》
  5. 又如:谒过(揭发罪过)
  6. 请;请求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战国策·燕策》
  7. 又如:谒告(告假);谒归(告假归里);谒浆(乞求茶水)
  8. 进见
    谒,访也。——《增韵》
    越日偃师谒见王。——《列子·汤问》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环谒,四处拜访)。——宋· 王安石《伤仲永》
    乡人子谒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谒伊藤氏。——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台谒当以属礼。——《明史》
  9. 又如:谒索(探望;借拜访之机索取财物);谒帝台(进见皇帝或权贵。喻指求官显达);谒选(官员到吏部等候选派);谒刺(谒见人时所用的名刺);谒禁(禁止人来进见);谒托(投见求托)
  10. 到某人的陵墓表示敬意
    城外有新坟者,即往拜扫。禁中亦出车马诣道者院谒坟。——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1. 又如:谒坟(拜谒坟墓);谒圣、簪花(考取秀才后,由教官率领到孔庙行礼,叫谒圣。新秀才披红,头插两朵金花,叫簪花);谒庙(进庙拜神)
  1. 名剌
    怀谒诣辞。——宋· 刘攽《贺知府某侍读启》
  2. 掌管引进谒见者的近侍 。如:谒者(古时泛指掌理传达、通报的近侍)

相关词组
告谒谒讬诐谒妻谒谒戾谒托谒敬貌菇谒阉谒书谒入谒公谒啓谒访谒干谒诗更多
相关谜语
“谒”为谜底的谜语
  1. 诸葛著作已失传(打一字)
英文翻译
  1. Ye